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87号):配电网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近被一则消息刷屏了,关于本文有不少人都会聊到,发改委和能源局直接联合发文的形式点出了“配网”“高质量”发展的的指导性意见。可见重点的偏向是多么的明显。(本文折射的内容很多,本期将从政策提出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来解读)。文末有小感悟,望与你共鸣!
为什么要提配网?为什么是今年?到底要干啥???
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革命,并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适应当前国内外能源形势的深刻变化。在这一进程中,配电网的提质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更是实现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配电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需要打造更具韧性、更为可靠的配电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配电网建设,提升其抗灾防灾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让广大民众享受到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从而增进其福祉。
同时,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配电网需要承载更多的新能源接入任务。这要求我们积极适应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和新业态的发展需求,推动绿色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配电网的智能化、灵活化转型也势在必行。我们需要从传统的“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形态上实现突破;同时,我们还需从单一的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实现功能上的升级。这将有助于提升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新型能源体系和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配电网的提质升级是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加强配电网建设和管理,提升其韧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配电网范围:知道的请跳过。
配电网的范围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具体来说,配电网的电压等级通常在380V到10kV之间,包括高压配电网(35kV-110kV)、中压配电网(6kV-10kV)和低压配电网(220/380V)。其中,高压配电网具有辐射状结构,而中、低压配电网一般为辐射状运行。低压配电网是配电线路的“最后一公里”,与用户直接相连,其配电台区是低压配电网的基本单元和数据源头,与用户联络和互动密切相关。
此外,配电网还包括架空线路、电缆、杆塔、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无功补偿电容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等组成部分。配电网的作用是将电力从输电网中进一步输送到用户端,实现电能的分配和供应,具有城市化、人口密集、用户分散等特征,主要用于向工业、商业、居民区等大量用户提供分布式供电服务,是现代都市化生活的电力供应基础。
到底怎么干?(重点来了)
《意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大各项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明确了新时代配电网建设的核心原则和发展方向。这些原则包括:
坚持安全供电,强化保障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可靠;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低碳转型,促进配电网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融合;
坚持统筹协调,加强规划引领,实现配电网与整个能源系统的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管理,促进提质增效,不断提升配电网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基调永远是安全,也是电网运行的根本。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配网需要保障安全运行,需要安全监测设备、平台功能?需要加强边端的感知能力、需要时效性?由于配网庞大的体量,需要更多的智能化手段来降噪数据?)一些小想法,大家看一乐。
《意见》旨在构建一种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灵活智能、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以满足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配电网网架结构将更加稳固清晰,供配电能力将更为合理充裕,电网的承载力和灵活性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
数字化转型将全面推进 配电网将实现智能化监控 自动化调度和信息化管理 大幅提升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 展望2030年,我国将基本完成配电网的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在这一阶段,主配微网将实现多级协同,海量资源将实现聚合互动,多元用户将实现即插即用。这将有效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与大电网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形成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低碳、智能灵活的现代配电系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这四个点,将成为未来的配网重点、也是项目、概念的重点产出依据。建议仔细研究,至少我看完这四点,脑袋里出现十几个想法。 哪几个方面?肯定需要有重点的喽!
《意见》针对电力保供、转型发展、全程管理、改革创新等四大方面,明确了四项核心任务。
首先,为了稳固电力保供的基石,我们必须正视并解决电网现存的短板问题。当前,受雨雪冰冻、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冲击,部分配电设施面临运行年限过长、能耗偏高、标准不统一等多重困境。这些问题不仅导致设备过载、供电容量捉襟见肘,还削弱了电网的抗灾能力,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供电质量。针对这些痛点,《意见》明确提出,要刻不容缓地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的配电设施升级改造工作,科学补强电网的薄弱环节,并着力提升装备能效和智能化水平。同时,《意见》还着重强调,要合理提高核心区域和重要用户的相关线路、变电站的建设标准,实施差异化的局部规划设计和灾害防控标准,以全面提升电网的综合防灾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为了强化支撑能力并推动转型进步,我们必须适应我国分布式新能源的迅猛发展。截至2023年底,装机规模已突破2.5亿千瓦,局部地区承载能力趋于饱和,配电网电压越限和电网调峰难题逐渐显现。面对这一挑战,《意见》提出,需精准加强配电网建设,全面评估配电网承载能力,科学引导分布式新能源的布局、开发和接入,实现就近消纳,优化能源结构。同时,随着电动汽车的迅猛普及,充电需求迅速增长,但部分商业区、居民区等配变容量不足,难以支撑大规模充电设施接入。为满足这一新型负荷的用电需求,《意见》提出,需科学规划充电设施点位布局与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深入开展充电负荷密度分析,引导充电设施合理分层接入中低压配电网,确保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得到满足。此外,《意见》还鼓励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发展,促进电力系统新业态健康成长,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再者,为了强化全程管理并确保发展质量,我们必须认识到配电网规划建设涉及多部门协调的复杂性。部分电力设施改造需与其他基础设施协同优化,涉及面广、环节多、链条长。为提升效益,《意见》要求制定统一的电网规划,确保其与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紧密相连,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同时,应构建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进工程建设,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投资管理方面,《意见》倡导电网企业增加配电网投资,并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此外,还应完善调度运行体系,提高运维服务水平,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最后,为了深化改革创新并攻克发展难题,我们必须正视当前配电网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通过改革创新解决技术和体制机制问题成为迫切需求。《意见》强调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深入研究配电网规划、运行、平衡、调度等关键技术,提升电网的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同时,为构建新型市场交易机制,《意见》建议设计合适的交易品种和规则,鼓励多样化资源平等参与市场交易,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健康发展。在财政金融政策方面,《意见》建议发挥中央投资的引导作用,并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配电网项目,为配电网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将推动配电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支撑。
哪些是措施的保护措施?怎么保证完成?
为了推动配电网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采取以下三项核心措施。首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这一机制不仅应包括明确的政策指导和规划,还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我们能够确保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执行。同时,这一机制的建立还需注重跨部门、跨层级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政策的顺利实施。
其次,压实各方工作责任是确保任务落实的关键。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电力企业以及有关新业态项目单位等各方在配电网发展中都有明确的职责。我们需要通过明确责任、加强考核等方式,确保各方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动配电网的高质量发展。
最后,持续开展监管评估工作是提升配电网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对配电网发展的跟踪分析和监督管理,我们能够及时评估工作成效,总结改进经验,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对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小小的总结一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各方工作责任以及持续开展监管评估工作是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三项核心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能够确保配电网发展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任务得到有效落实、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电力支撑。
其实发改和能源局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意见等资料,但是到底怎么建设?当地方上本身的建设和顶层的建设意见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打个比方:A城市经济形势不是很ok,经济在全国排名也不是很好,(那就意味着地方网省公司“没钱”,这点拨款都需要用在大修技改、基础建设上,一次设备的硬建设任务又很重),没有钱搞这些“高大尚”的东西,怎么办?此时就存在综合率和整体建设情况的的细分(不明说了)。发达地区B,有钱,沿海老大哥,看见同梯次的兄弟搞了个系统,指标提上去了,就会也要求搞一波,钱不是问题。就存在很多的情况,花了钱听了个响声。
虽然顶层架构已经出来了,就像当年的PMS3.0建设,从设计(1年),中台搭建(一年半),同步微应用建设,直至现在各地还在建。集控站系统也如此。试想2022年、2021年的站还没建设完???招投标可是一年建设周期啊!!!这种类似的还很多,想说的是:
顶层规划是好的,但是到底能做成什么样子还是要看做的效果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双眼:深入认识DUT、FUT、TTU、故障指示器的角色与功能